“用荧光笔照射蔬菜、水果,若出现蓝绿色荧光,说明农药残留超标”,这一说法在网上广泛传播,让不少人将荧光笔视为检测农药残留的“神器”。这是真的吗?
物质是否发出荧光,取决于其自身的化学结构是否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再发射出更长波长的光。有些蔬菜、水果,用荧光笔照射后表面出现蓝绿色荧光,大多与自身成分或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关。很多植物的细胞壁、蜡质层中含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像新鲜的菠菜叶、葡萄皮,在荧光笔照射下可能会出现荧光反应,这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与农药残留没有直接关联。而常见的农药成分,无论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还是杀菌剂,其化学结构大多不会在荧光笔的照射下产生蓝绿色荧光。
检测农药残留有严格的科学方法,需要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化学分析手段。比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能精准识别农药的种类并测定其含量,判断是否超过国家标准。而荧光笔仅能观察到物质的荧光现象,既无法识别农药成分,也不能量化残留量,根本不具备检测农药残留的功能。
将荧光笔检测结果作为判断农药残留超标的依据,很容易造成误判。比如,一些经过清洗、去除表面蜡质层的蔬菜水果,可能在荧光笔照射下无明显荧光;而一些完全没有农药残留的新鲜蔬果,却可能因自身成分产生荧光,被错误地认为“农药超标”。
日常生活中,通过清水冲洗、去皮、焯水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
作者 | 广西农业科学院 李永珍